
治國、平天下
能解決現今經濟困難的新思維
現今世界很多的國家,好像會同樣地面對以下的經濟難題:
當失業率開始提升時,因為消費能力減弱,而使到商人生意率下跌而需要裁員更多人失業,政府的利得稅收入減少之餘,還要增加失業救濟金的開支。
國家政府與人民同時面對這個惡性循環的經濟困難,很難應付。 再加上人口老化問題,更加是百上加斤。
一直在思考解決問題方法,我相信舊有的經濟學手段是很難去解決這些問題,
原因是假如舊有的知識能夠決解到的話,危機便會像天花病一檥不會再出現了。
因此在嘗試用一些全新的思維去思考。
先思考相反的理想情況,只要解決失業率問題,消費能力便會充足,資本家生意好轉便能增加招攬員工,政府能增加稅收之餘,也不用支付太多的失業救濟金。只是人口老化與養老金問題,還是一個頭痛問題。
想到這裡,還是沒有頭緒。
決定去相信耶穌,嘗試研究耶穌的教導,能否解決現今的經濟難題。
在路加褔音十二:15-34裡,耶穌教導我們不要為自己積存財富,應該把有多的財富賙濟窮人。 聽說在香港生活的人,要有400萬港幣的儲蓄,才足夠退休之用。
但我就是要相信上帝之子的話語,研究世人應該不可為自己儲蓄財富,開始思考出一點亮光。
計劃是,律法規範國家人民不可為自己儲蓄財富。當二月份的薪金收到了後,便要把一月份用剩的薪金全歸政府擁有,一生也是如此。這時政府的收入一定大增,便用這些財富用來支付養老金和其他褔利,使所有退休人仕不用擔心退休生活,解決了養老金問題。
這個做法,不同於共產主義,仍然是多勞多得,努力的人一樣會得到較富足的薪金。假如你不希望把大部分的財富收歸國有,那你每個月可以努力以赴地花錢,當人民不用為退休儲蓄,便能大力地消費。根據治國的能臣管仲的做法,當人民能大量消費時,就能創造更多的職位,減少失業率。也因為商人的生意增加,加上高就業率,政府能夠得著更多的稅收,也能節省失業救濟金開支。
也是說,無論人民大量或是少量消費,政府一樣能夠增加收入。財富過多的人,便能把用不盡的財富貢獻給社會,不滿的話,他們可以嘗試每個月把薪金花盡,沒有不公平的。那時富有的人便會明白他們賺這麼多錢,是用不了這麼多的。
人死後努力儲蓄的錢便用不著,當一個人努力工作,十分節儉地為將來退休時作儲蓄,可惜到了中年時因為意外去逝了,沒有好好地花費辛苦賺來的錢,是不是很可惜? 因此這個計劃,可以鼓勵人民在工作之餘,努力地花錢享受生活。把每月用不盡的財富,奉獻給政府,好幫助貧窮、退休老人等等有需要的人。 假如要買一些超過月薪的東西,就可以用月供的方式付款。
你們說這個計劃好不好?這是根據耶穌的教導,思考出的方法。